小时候,老人常常教育我们:字是脸面,字如其人,练字要用钢笔。
钢笔,大家肯定都用过,但是钢笔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。
在六七十年代,每一支钢笔背后都有一个故事;在八九十年代,每一支钢笔都记录着一段青春岁月;现如今,钢笔只是家长买给孩子的众多文具之一,常被随手丢弃。
还记得你的第一支钢笔长什么样吗?
你已经有多久没用钢笔写字了?
你还记得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英雄牌、永生牌钢笔吗?
六十年代的老照片
一、钢笔起源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仓颉造字、蒙恬造笔,一脉相承的发明使古人的智慧得以传承。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,古人一直是用毛笔书写的,并且达到了极高的书法造诣。
与此同时,西方使用的则是羽毛笔,蘸一次墨水能书写较长时间,而且可以通过力量调整笔画粗细。羽毛笔虽然谈不上什么书写艺术,却以价格便宜、使用方便、书写快捷等优点赢得了人们的认可,也成为现代钢笔的前身。
莎士比亚和他的羽毛笔
真正意义上的钢笔起源于英美,这看似简单的东西从发明到实用,用了近百年的时间。
人们用金属笔尖取代羽毛,使钢笔更加不易磨损;人们在笔杆里装上墨囊,使钢笔告别了不断蘸墨水的用法;人们通过反复的尝试,才解决了钢笔不会自动上水、容易漏水的问题。
1884年,美国保险业务员华特曼,终于发明了简便实用的自来水钢笔。
从试验品到市场化,自来水钢笔还有一段路要走。凡是市场化的东西,必须有生产标准和工艺标准,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规格一致、质量稳定。在二十世纪初,尽管已经发明了自来水钢笔,但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还是蘸水式钢笔。
在二十世纪初,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,外国的蘸水式钢笔传入中国。
作为一个新鲜事物,引起了人们的好奇,但大家很快发现了钢笔的缺点:一方面是需要蘸水,这和蘸墨一样麻烦,而且蘸水的钢笔写字会出现开始深、后来浅的问题,并不美观;另一方面是价格昂贵,钢笔和墨水都是进口的,价格比毛笔和墨汁更贵。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依靠重力和毛细管供水的自来水钢笔投入批量生产并迅速传入中国。钢笔书写门槛低、书写速度快,很快取代毛笔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。
但是老一代知识分子,还是更习惯用毛笔。鲁迅先生用毛笔的时候更多些,但他说,不用钢笔是不现实的,笔墨依靠外国是不行的,应当自主生产。
鲁迅
二、英雄、永生成为翘楚
在民族情结和利益驱动双重作用下,民族资本开始投资兴建钢笔厂。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但在当时钢笔还是高精尖产品,设备要花高价从国外引进,技术人员也比较匮乏。而且,欧美和日本都有先发优势,他们的生产成本低,国产钢笔不论是出口、还是内销,都没有市场。因此,早期的国益笔厂、关勒铭笔厂等都没能站住脚根,成为失败的试验品。
1931年,周荆庭在上海创建华孚金笔厂。周荆庭出生于1900年,虽然只有小学文化,但学徒经商的经验非常丰富,他学习借鉴日本的自来水钢笔生产经验,利用60平方米的三间瓦房创办了自己的笔厂。华孚金笔厂虽小,却引进了全套的进口设备,并雇用了两名日本技师,专攻青年学生群体,不仅打开了市场,还屡获殊荣。
华孚金笔
在战乱的民国,兴办实业是非常困难的。华孚金笔厂先后五次解散,但周荆庭始终没有放弃,到1949年的时候,该厂已成为我国最大最好的制笔厂。经过公私合营后,该厂于1966年改名为国营英雄金笔厂。
与英雄一起伴随我们成长的还有永生钢笔,永生钢笔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于上海的商务自来水笔厂,建国后经过一系列的兼并,最终在1987年定名为永生金笔厂。
在六十、七十、八十年代,特别流行在上衣口袋中别一支钢笔,有条件的别两支也行。一般只有干部和知识分子才会写字,只有条件好的才能买得起英雄、永生钢笔。那个年代,亲友之间互相赠送最多的就是笔记本和钢笔,笔记本普通一些,钢笔则比较贵重。
兜插钢笔的女兵
作者在1989年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钢笔,那时在读小学四年级,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,班主任老师兑现了自己年初的承诺,自掏腰包买了奖品,一支五块多钱的英雄牌钢笔。
他是一位写字很好看的民办老师,当时的月工资大概是50元左右,那次给我们买奖品花了10来块钱。当时农村孩子家里没有书桌,常在农村的土炕上写字,一年后便把这支钢笔按断了,用胶带缠上还是容易漏水,但一直坚持用到了小学毕业。
1992年,上海英雄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B股上市,英雄钢笔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,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%,也成为港澳回归、APEC会议等重要时刻的签字笔,总资产突破7亿元。永生金笔厂也是在同年上市,虽然业绩不如英雄,但也是行业翘楚,曾占我国出口钢笔份额的四分之一。
经典的英雄100钢笔
我国地域广、人口多,大家的经济条件差别比较大,而那个年代的钢笔基本属于标准品,种类比较单一,定价比较统一,因此广泛普及经历了一个过程,大体是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。条件稍好或者是家里有孩子读书的,用英雄、永生这样的名牌产品,如果只是家里记账记事则用便宜些的杂牌子。
成年人用钢笔比较稳,一支钢笔可以用十几年,甚至一辈子。小孩子用钢笔容易掉地上摔坏笔尖,或者是压断,能用两三年就算长的。
永生101金笔
三、国产钢笔已经少人问津,进口品牌走高端路线
国产钢笔后来居上,但好景不长。1999年,上海英雄金笔厂收购了永生金笔,但英雄也就是在这时开始出现亏损,英雄在连年亏损后于2012年出售49%的股权,售价仅为250万元,大约相当于上海一套100平的房子。国产钢笔陷入窘境,主要是因为签字笔、家用电脑和智能手机。
2000年以后,签字笔迅速在中国普及,并成功取代钢笔。这主要有五个原因:
一是签字笔无需灌墨水,大大提高了便捷性;
二是签字笔书写方便,基本不会出现晕纸的问题;
三是签字笔价格便宜,是办公场所、会议活动的首选;
四是签字笔性能稳定,即使长时间不用也不会干枯;
五是签字笔质地坚硬,彻底杜绝了钢笔笔身容易断裂、笔尖怕摔易坏的问题。
2010年以后,家用电脑开始普及,电脑书写有五大优势是传统书写无法比拟的。
一是方便书写者的修改,二是方便阅读者认知,三是方便文件传递,四是方便图文制作,五是方便实时通讯。
电脑带来是书写革命是与网络技术的完善密不可分的,此时的电脑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打字机,电子邮件取代了传统的信件,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容易。
打字员这一职业也逐渐消失了,只有极少数的优秀打字员升级为速录员,为重要会议、活动等提供实时记录。
速录需要特殊键盘
曾经,打字课是某些大学的基础课,那时的大学生大部分使用的是五笔输入法。
可五笔输入法有车码、王码等不同版本,当时大家没有自己的电脑,所以由不常用慢慢变成了不会用。
真正教会大家打字的是网吧的QQ聊天软件,而随之普及的输入法是微软拼音,因为大家在小学的时候都学过汉语拼音,所以这个输入法的根基是比较牢的。
再之后就是智能ABC,现在很多人用的是搜狗,智能记忆、联想输入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电脑录入的速度,原本电脑录入一分钟只有十几个字,现在大家一般都能达到五十几个字。
而智能手机带来的书写变革比家用电脑更大,语音留言功能破除了很多打字场景,而语音转文字也使得录入难度进一步降低。
手机和电脑的相互作用,我们彻底进入了无纸化办公的时代。
无纸化办公
信息时代,人们书写习惯的改变和签字笔等替代产品的发明,是中国钢笔产业衰落的主要原因。纵观国际钢笔市场,也都面临着市场缩小的挑战。但一些知名钢笔品牌改走奢侈品路线,实现了新的增长,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万宝龙。
万宝龙钢笔于1906年面世,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后,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面临着市场的巨大冲击。
他们探索转变,最终确定了高端品牌化的发展路径,将微型雕刻、珐琅彩绘、宝石镶嵌等工艺融入到了钢笔生产,提高了钢笔的外在附加值,使万宝龙钢笔成为华丽的艺术品。
现在,万宝龙钢笔主要通过珠宝店来销售,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,成为书法创作、纪念收藏的珍品,是亲友馈赠的首选。作者曾有一款万宝龙大班墨水笔,一直没舍得用,在一个晚辈子侄金榜题名时送了出去。
万宝龙钢笔
其实,每个行业都会有高潮和低谷。人们往往更愿意追逐时代的风口,因为那里是资本聚集地、财富增长极,一旦踩中风口可能会迅速实现事业跃升和个人暴富,比如曾经的房地产和互联网。
百年老店传承的不仅是情怀,还有工匠精神。钢笔产业难再现昨日辉煌,这是时代的进步,没有必要感伤。但同毛笔一样,钢笔书写也绝不会消亡。
国产钢笔品牌应加强研发、设计,创造更好的书写体验,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,找到新定位,实现新发展。
一位手工达人/钢笔使用/爱好者(不是我)说,他觉着木头是最不适合做钢笔的材料,因为木头本身的各种性质,比如有空隙,比如容易裂,比如有吸水性,比如容易发霉,本就不适合做钢笔。他的话我同意一部分。
但是要反驳“木杆不适合做钢笔”也很简单,手串曾经很火,而且现在也还有人喜欢,既然随身的手串都能经受考验,没道理钢笔不能。所以这话的意思是,木杆做钢笔,是有门楷的,要处理好木杆,处理好钢笔和文玩两方面的关系。
如果用木头来做钢笔,很难有一个完美解,最多就是最优解,比如金豪51a,因为膨胀系数与金属不一样,螺纹处的木材容易开裂,但是51a可以看做30元内木杆钢笔的最优解;比如金豪8802与650,木头厚度提升上去了,但是木管两侧的铜配件却增加了笔身重量,导致脱帽书写时笔身重心后移,但偏偏就有练字者喜欢那种手感。
因为对能用的钢笔来讲,没有太多非黑即白的东西,大水枪,重量重,轻便,下水节制,这些都有人喜欢,能接受他的缺点,才能更好的欣赏他的优点。
从51A或者650和8802到9056,是一个很大的跨越。
而且听说金豪年底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,所以我想留着一些溢美之词年底用,对9056的评价,我想说完全值这个价钱,我打算每个颜色都收一支。
一、从代工产品到精心打造的“明星款”
9056的原型,是金豪为一个时尚品牌做的代工钢笔。原型我也看了,唯一的不同在于笔夹,笔夹比9056稍宽,颜色与胡桃木一致,所以显得更加和谐。9056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简约大方,领带夹式的笔夹是我一见钟情的设计亮点,而且相比之下,9056的价钱真的是香。
这支钢笔盖帽时,除了金属笔夹,和笔帽连接件的地方,其余的全是木头,这个工艺我很喜欢,因为单纯的车个管然后两端加铜件这种操作很多手工艺人都会做(在有车床的情况下),但是车一个单侧开孔的,就很有技术了。51a也是单侧开孔,所以手感确实比650要舒服的多。
打造完成之后,厂家给很多up主发了样品,希望得到建议。我的建议是笔帽那里的连接件,需要上漆,尽量让笔身没有可以进水的地方。然后有部分up主提交了密封性不好的反馈。
“密封性不好”我也是从厂家那里听说的,因为我用四块五的奥林丹碳素,一夜过去一笔出水没问题。在分析了种种原因之后,我觉着可能是墨水的问题,因为样品寄返厂家后厂家小姐姐也在用,但是没有出现密封不好的问题。
所以这事给我的教训是坛水的黑水不要买,以及做测评尽量用靠谱的墨水。
二、我发现的两处改动,实用而且很科学
但是不管怎样,金豪9056要改动了。坊间消息说“笔帽内部的零件做了小改动”,拿到新样品后我一对比,好家伙,这是小改动?
老样品可以看到笔帽内部的胡桃木裸露在外,用嘴对着笔帽用力吹气会有漏气感,新样品笔帽内部被塑料件包裹的严严实实,吹气漏气感很小或不漏气。
关于9056老样品,我还做过灌上老板可擦蓝墨水,做了两小时的脱帽干尖试验,最后的结果是,短时间内,笔尖类型(笔尖外露程度)对干尖的影响不大,反而是墨水对干尖的影响比较大(受色素溶解度影响)。
另一个改动是笔帽连接件。9056的笔帽连接件外圈,是波浪线,所以给了AB胶充足的空间,也有足够的支撑力,确保胶干之前不歪,这么个设计,我直接给五星好评。这个设计还确保了将膨胀系数导致的开裂风险降到最低。
我当时收到的样品,笔帽口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打磨,所以塑料沾到木头上,批量生产的产品,笔帽连接件的长度很吻合,金豪的加工水平依然得到了出色的体现。
三、家具命和文玩命:木杆钢笔的原材料选择
目前比较便宜的木杆钢笔,材料主要是虎皮檀,黑檀木,花梨木,桃木和枫木,除了虎皮檀和黑檀木是文玩原料,其余的文玩价值不高,可以说家具同料,所以不用“文玩”级木头做钢笔,在我看来始终有所欠缺。
所以在初识厂家的时候,我就提出建议,希望他们做绿檀,然后现在9056不仅有绿檀(样品),甚至出现了海南黄花梨(样品),这对于文玩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。
木头的纹理,还有香气,我认为是木杆钢笔的最大特点,最能体现木杆美感的地方。但是做木杆钢笔,如果木头有瘤疤,好看是好看,但车削的时候容易爆,产生的废品率就高,所以一般来说不能期待木杆有过于好看的纹理;然后是香气,我觉着应该做上漆和不上漆两个版本,这样新手可以买上漆版本,另外还有不上漆“文玩版本”来给文玩爱好者们打磨。
如果金豪出赞比亚血檀或者小叶紫檀木杆钢笔(我觉着不太可能),那就得标配金尖了,幸运的是他们的金尖研发进度喜人,暗尖金尖样品已经出来了。接下来的还有其他型号的金尖,批量化生产也不会太迟。
虽然说是书写工具,但在能接受的价钱里,将钢笔做成一款奢侈品,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
还是那句话,金豪接下来会带来更多的惊喜,所以我这次没有拿到85的那种狂喜了,另外就是品控,我收到的10支F尖,写感就是我极力推荐的金豪F尖,下水稍大,粗细稍粗。
所以最后,有一句话总结的话,金豪牛逼。
购买方式:淘宝搜索店铺“笔下”,目前9056比较畅销,基本上一拿到货没多长时间就卖完了,所以目前还处于缺货状态,并非没有上架,而且产品全部售光。
写在最后:
为了避免可能被黑,我提前说一下,我不建议拿26mm以上长度的笔尖来爬格子,无论是什么笔迹粗细。只要是大型钢笔,我觉着基本上就和8mm的格子无缘。(我说这话不是说金豪大型不能爬格子,我爬过格子我觉着可以,但是需要掌控力,而且大型钢笔设计出来的本意也不是爬格子)
0条评论